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向深处发力——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发现典型经验做法之三十一
邢台翻译公司推荐阅读,版权归所有者,转载如有侵权,请告知删除!
新华社北京2月15日电 题: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向深处发力 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发现典型经验做法之三十一
新华社记者 罗争光
一枚小图章,管着大市场。
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发现,2013年以来,国务院已分9批审议通过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共618项,持续向市场和社会放权,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。着眼于简政放权、放管结合、优化服务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,已成为国务院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 先手棋 和转变政府职能的 当头炮 。
大力削减 着力攻坚
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累计取消下放618项,提前两年完成削减三分之一的任务;全面清理453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,让 非行政许可审批 这一概念成为历史;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许可事项目录清单,分3批共取消269项;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清单,分3批取消320项;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清单,3批精简了85%
一系列数据背后,是国务院审改办近年来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、持续向市场和社会放权的真实写照。
对于社会反映强烈的办证多办证难、 奇葩证明 等问题,国务院审改办还推出了针对性举措,如2015年对重复办理的 食品经营许可证 和 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 整合由食品监管部门一家许可、统一监管,全国240多万家餐饮企业、1400多万从业人员从中受益;2016年,减少两项建设工程防雷资质许可,合并一项许可,每年可使20多万个工程项目避免重复许可,约缩短办理时间40天。
为不断增强改革的内生动力,国务院审改办定期向各部门发送审批项目取消下放进度排名表,让部门形成竞争比较机制;每个季度汇总分析国务院部门审批事项办结情况,专门向国务院领导同志报告情况,由国务院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办公室进行内部通报,表扬先进、督促落后。
为提高取消下放审批事项 含金量 ,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探索从部门 端菜 向群众 点菜 转变,通过多种渠道梳理出意见比较集中的事项,作为 点菜单 ,送请有关部门研究提出改革意见,增强改革的针对性、实效性。
统筹推进 提升成效
改革有破有立,权力有收有放。
几年来,国务院审改办不断加强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方法探索,积累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。
一是统筹 留 与 减 ,分门别类推改革。针对剩下的审批事项 硬骨头 ,国务院审改办改变 打法 ,对国务院部门所有在批事项,逐项研究分析,提出三类 留 、七类 减 的标准 杠杠 ,不断提升改革成效。
二是统筹 破 与 立 ,加强事中事后监管。国务院审改办明确要求在取消下放审批事项时,必须同步研究提出事中事后监管的措施和办法,并同步跟进、同步落实。对取消每一项审批的具体事中事后监管措施,一并向社会公布。对下放地方的一些审批事项,进一步明确监管责任,加强国务院部门与地方政府的衔接,做到权力和责任同步下放。
三是统筹 上下左右 ,提高改革的系统性协调性。海洋局提出取消 在海洋部门管理的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开展参观、旅游活动审批 ,有同样审批的环保、农业部门怎么办?发改委的 中央投资项目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 取消了,住建部的 甲级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 怎么办?针对部门之间 你放我不放 、左右不协调等问题,国务院审改办推动同类事项一并取消,注重中央与地方上下联动,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、整体性、协同性。
促进规范化 探索新机制
为解决 审批难 问题,国务院审改办以标准化促进行政审批规范化。
2015年1月,国务院审议印发了《关于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行为改进行政审批有关工作的通知》,着力解决审批时间长、手续繁、不透明、自由裁量权过大等突出问题。2016年,出台《行政许可标准化指引(2016版)》,从行政许可的事项管理、流程、服务、受理场所、监督检查等方面规定了统一标准,对审批进行规范。
为推动和指导地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向深处发力,国务院审改办着力探索新机制:
把市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摆到突出位置,指导各地在清权减权、规范审批、创新方式和加强监管等方面持续发力,着力破解 中梗阻 最后一公里 等问题。
大力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,推行集中审批、综合审批、并联审批、阳光审批,探索 一颗印章管审批 。
加强省、市、县、乡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,实行 一门式、一网式 服务,有的地方延伸到村级。
引导地方构建 实体大厅+网上大厅+自助终端 相结合的审批模式,注重运用网络信息技术、服务平台、微信微博、手机APP等开展政务服务。
邢台翻译公司推荐阅读
随机文章